一江两岸 东成西就 长沙望城打造“唐风IP”顶流
简体| 繁體| 老年人模式| 登录| 注册
望城区人民政府LOGO

创新实干 赶超跨越  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望城建设的崭新篇章

一江两岸 东成西就 长沙望城打造“唐风IP”顶流

来源:大公报 发布时间:2022-01-11 字体大小: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的一艘唐代沉船——“黑石号”,里面打捞出67000余件唐代文物珍品,其中约56500件来自长沙铜官窑。“黑石号”的出水,确定了长沙铜官窑作为“外销第一窑”和“世界工厂”的地位和辉煌历史,也将长沙望城区铜官窑悠久、厚重的陶瓷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

望城区位于长沙之北,坐拥35公里湘江黄金岸线、是长沙唯一横跨湘江两岸的城区,“一江两岸”是望城独特的优势资源。2021年,望城区成立了“一江两岸”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一江两岸”区域协调发展驶上了快车道。望城区委书记张作林指出:“‘一江两岸’是望城最宝贵的财富,加快推进‘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千年唐风 合璧铜官

说到望城铜官窑,就不得不梦迴唐朝。

湘江北去。望城区位于长沙之北,扼长沙入洞庭的门户。在水路为王的年代,让望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千多年前,长沙铜官窑的瓷器从湘江东岸的石渚港口出发,通过长沙驶向海洋,销往世界各地。

铜官窑,兴起于初唐,到了中晚唐时期,铜官窑火进入鼎盛时期。当时,铜官窑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也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

史书记载,当年诗圣杜甫前来长沙,乘船经过铜官一带,发现江边到处火光熊熊,烟雾缭绕。惊奇的杜甫以诗载之,写下了《铜官渚守风》,诗中说到: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杜甫误以为岸边的火光是农民在烧山开荒,其实诗圣误会了,这是铜官当地工匠用山柴烧龙窑。但从他的诗句中,可以想象唐代铜官窑陶瓷产业的兴旺发达。

根据近年的发掘,沿湘江东岸5公里河滨,铜官一带已发现瓷窑遗存19处,每处范围最小300余平方米,最大约1万馀平方米,共计约30万平方米。根据发掘的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上的纪年铭文,都是唐代窑址。

幸运的是,从唐代烧起的窑火,一直熊熊燃烧,传承不熄,目前铜官一带有陶瓷企业(作坊)110家,陶瓷行业从业者2000余人。铜官陶瓷文化,已成为长沙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离铜官古镇不到十五公里,同在湘江边,有一座小丘陵,名为“书堂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座书堂山,则因为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故里声誉鹊起。

作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欧阳询尤以楷书名世,其书体也被称为“欧体”。欧阳询最有名的楷书代表作,当数《九成宫醴泉铭》,有“天下第一楷书”的赞誉。

当地府志记载:“(书堂山)在长沙北五十里,山不甚高,而林峦攒秀。唐欧阳询父子读书处,今尚有洗笔池、读书檯在寺侧。明统志云:在府城北五十里,唐欧阳询读书于此。”

这段记载说明,书堂山不仅是欧阳询的出生地,更是他带着四子欧阳通(也是书法大家,人称“小欧”)父子俩读书、练习书法的地方。

陶瓷与书法悠久的历史,让湘江东岸铜官一带在唐风唐韵中浸润传承,成为千年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文化皇冠上的一颗闪亮明珠。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