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施方案
简体| 繁體| 老年人模式| 登录| 注册
望城区人民政府LOGO

创新实干 赶超跨越  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望城建设的崭新篇章

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施方案

来源:望城区茶亭镇 发布时间:2022-06-24 字体大小:

第1章  总则

1.1 任务由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湖南省生态强省战略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镇政府决定展开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工作,特编制《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施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通过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五大体系的建设,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的茶亭镇。

《方案》由茶亭镇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是指导茶亭镇生态文明建设的规范性和纲领性文件。

1.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以人为本,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重视生态人居,走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的文明发展道路。

1.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3.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攀比。通过方案编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突破,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4.便于操作的原则。《方案》要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相衔接,与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相衔接。方案目标与措施应尽可能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

1.3 编制依据

1.《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2.《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长政发〔2020〕15号);

3.《长沙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乡)村管理规程》、《长沙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乡)、村建设指标》(长环委办函〔2022〕15号);

4.《长沙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规划纲要(2021—2025)》;

5.《长沙市望城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计划(2021-2023年)》;

6.《长沙市望城区“十四五”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

7.《茶亭镇创建长沙市乡村振兴示范镇五年规划(2021-2025年)》;

8.《长沙市望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望政办发〔2018〕12);

9.《长沙市望城区2021年农药减量工作方案》;

10.《长沙市望城区2021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

11.《2021年长沙市望城区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12.《关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不力”问题整改情况的公示》(长沙市望城区农业农村局)

13.《望城区茶亭镇总体规划(2017-2035)》;

14.茶亭镇的相关规划、图纸等资料。

1.4 实施范围

本实施方案编制的范围为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行政范围,区域面积116.4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社区)共12104户51491人。

1.5 实施时限

本方案实施时限为2022年至2025年,期限4年,2021年为方案基准年。

其中,2022年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阶段,所有指标达到长沙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指标要求。

2023年-2025年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巩固和提高阶段,建成美丽、和谐、幸福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

第2章  区域现状

2.1 自然地理状况

2.1.1地理位置

茶亭镇位于湘江东岸、长沙市区以北,望城区东北角。北与湘阴县搭界,南与桥驿镇为邻,西与铜官街道接壤,东抵汨罗市,总面积116.4 平方公里(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 1)。

2.1.2气候条件

茶亭镇属亚热带季风潮湿气候区,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以东南风为主。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16.9℃,年降水量 1410.1mm,全年日照数为1620小时,无霜期272—274天。

2.1.3地形地貌

茶亭镇属丘陵地带,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岗地、平原、丘陵、低山兼有。九峰山宛然盘踞在茶亭镇东北部,镇域总体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多山林地,东、西部多丘陵、岗地。

2.1.4水文水系

茶亭镇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地表水渗漏大,地下水储量丰富。辖区有小型水库11座,其中小Ⅰ型水库2座(茶亭水库和寺冲水库),小Ⅱ型水库9座(九峰水库、三角塘水库、石公塘水库、雷山水库、梁龙水库、石子塘水库、英雄水库、罗头冲水库、黄龙河水库)。境内的苏蓼垸是长沙地区第二大堤垸,湘江一线防洪大堤全长14.87 公里,拥有河管涵闸18处,黄龙河、铁炉湖二线防洪大堤全长10公里,拥有河管涵闸11处;石渚河茶亭段16公里,镇级河流5条,村级河流19条。

2.1.5土壤

茶亭镇镇区土地肥沃,土壤以第四纪红色粘土为主,广泛分布于与平原、丘陵相连的岗地。镇区的地质环境稳定,受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较小。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行政区划

茶亭镇总用地面积为116.4平方公里,共有12104户51491人,下辖13个村(社区):梅花岭社区、西湖寺村、戴公桥村、望群村、谭家园村、九峰山村、洪开桥村、狮子岭村、泉丰村、杨家坪村、大龙村、苏廖村、静慎村,镇人民政府驻梅花岭社区(具体行政区划见附图 2)。

2.2.2社会经济结构状况

茶亭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以生态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农业方面,茶亭镇拥有种植合作社153家,镇域范围内有湖南省雪峰山茶油专业合作社、德逸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迦蓝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望城区贤乡耕生态家庭农场、长沙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致力于特色农业生产的新型企业,生产的油茶、花卉、苗木、红薯粉、杨梅、蓝莓等,深受市场欢迎。工业方面,茶亭镇有规模工业企业16家,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8个。2021年,茶亭镇财政总收入为3183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0230万元,规模以上商贸业8075万元,规模以上服务业4210万元,固定投资为41148万元。

2.2.3 特色产业

(1)种植业

境内以水稻种植为主,全镇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后,涌现出湖南雪峰山茶油基地、迦蓝园林苗木基地、贤乡耕红薯等多个特色基地;特色品牌农业发展迅速,通过技术革新和品牌经营,鼓励、扶持东城生态椒、智博蓝莓、灯文有机米、山亭阁蜂蜜、薯夫妻红薯粉、雪峰山茶油、苏蓼红湘莲等品牌农产品发展壮大;借助现代农业试验区平台,加快推进现代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特色效益农业,“万亩高效种植示范基地、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渐见雏形。持续组织举办“蓝莓节”、“油菜花节”等系列农产品展销活动,扩大茶亭特色产品品牌影响力;加快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助推农旅融合,引进“去野”生态民宿等入驻茶亭,孵化“某谭小院”直播电商平台;连续举办望城区蓝莓节,连续举办两届望城区“彩!茶亭”系列活动暨花海文化艺术周等活动,节会活动共计吸引游客近25万人次,第三产业总产值达3.1亿元,限上企业社会零售总额达4993万元。

(2)养殖业

境内以生猪、牛、家禽、鲜鱼养殖为主,从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经营模式革新等方面高规格、高质量方面出发,茶亭镇精心打造苏蓼烷现代农业公园,白泥湖鲐鱼养殖基地和稻虾养殖基地快速发展,拉开了新一轮特色产业的发展架势,“万亩稻虾养殖基地、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渐见雏形。

(3)林业

茶亭镇是长沙市森林重点保护区域,封山育林、全民植树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上世纪七十年代,相继建立了九峰林场、南村林场、西湖林场、洪桥林场,均以培植杉木林为主。茶亭镇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建设项目,2021年国土绿化油茶营造项目新增油茶林2500亩,预计3年后,可产茶油75t/a,为当地带来600万元左右的产值。

(4)服务业

茶亭镇持续培育壮大乡村产业,谋划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着力培养新型农民。随着近年的快速发展,茶亭镇现有德逸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即德逸山庄)、月牙湖生态山庄、长沙市仙蜜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沙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依托茶亭镇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批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旅融合项目。

2.2.4基础设施

(1)交通设施。京珠西线穿过镇域腹心,途径洪开桥、狮子岭、西湖寺村3村,南北向干道芙蓉北路、城湘大道,东西向干道梅铜公路、电厂大道等呈网状贯穿全镇,镇域范围内各村基本实现“组组通路”,道路硬化率达到90%,全镇初步形成覆盖镇域的道路网络。

(2)教育设施。茶亭镇现有初级中学4所,小学4所,幼儿园8所,教育设施较为完善,基本满足现有学龄儿童的上学需求。

(3)医疗设施。茶亭镇现有东城卫生院和茶亭镇卫生院综合医院2所,西湖寺精神病医院专科医院1所,在建仁卓骨科医院一所。

(4)水资源。茶亭镇辖饮用水源地2个,配套自来水厂2所:茶亭水库(沁园自来水厂)与东城地下水(溪泉自来水厂)。其中,沁园自来水厂取水茶亭水库,供水规模8000m3/d,溪泉自来水厂取水地下深井,日供水能力4000m3/d。

2.3生态环境

(1)水环境质量

区域主要水体水环境质量良好,域内无国家、省、市考断面,也无农村地表水监测点。镇内建有污水处理厂2座、人工湿地14座,12104户农户“一户一厕”,生活污水经达标排放。茶亭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情况见表2.3-1。

表2.3-1  茶亭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规模(吨)

纳污人口

修建时间

1

狮子岭人工湿地

狮子岭村

60

800

2015

2

敬老院人工湿地

望群村

30

350

2017

3

简文中学人工湿地

望群村

45

500

2017

4

梅花岭新集镇东南向人工湿地

梅花岭社区

30

350

2017

5

大龙村沙咀集镇人工湿地(北)

大龙村

15

200

2017

6

杨家坪集镇人工湿地

杨家坪村

15

200

2017

7

静慎村集中居住点人工湿地

静慎村

30

暂为0

2018

8

大龙村沙咀集镇人工湿地(南)

大龙村

10

150

2018

9

苏蓼村人工湿地

苏蓼村

20

250

2018

10

梅花岭新集镇西北向人工湿地

梅花岭社区

30

300

2018

11

玖馀人工湿地

梅花岭社区

20

250

2018

12

观音塘人工湿地

梅花岭社区

15

150

2019

13

戴公桥污水处理站

戴公桥村

100

1000

2021

14

西湖集镇污水处理站

西湖寺村

150

1500

2021

合计



420

4500


(2)空气质量

境内建有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小微站1处,位于茶亭镇九峰山村小汉口广场。根据长沙市望城区2022年一季度环境质量监测报告,茶亭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望城区乡镇组最优,2022年04月望城区各站点污染物浓度均值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详见下表。

表2.3-2  2022年4月望城区各站点污染物浓度均值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序号

站点名称

PM2.5

(ug/m3)

PM10

(ug/m3)

SO2

(ug/m3)

CO(-95per)

(mg/m3)

O3-8h(-90per)

(ug/m3)

NO2

(ug/m3)

综合指数



1

望城区-茶亭镇

25

44

12

0.8

143

29

3.36


2

望城区-乌山工业园

26

47

12

0.8

144

25

3.34


3

望城区-望城经开区2

25

45

13

0.8

153

25

3.36


4

望城区-乌山街道

26

46

12

0.8

143

27

3.37


5

望城区-铜官街道

25

45

12

0.8

152

28

3.41


6

望城区-靖港镇

26

46

12

0.8

154

27

3.44


7

望城区-丁字湾街道

27

48

12

0.8

151

26

3.45


8

望城区-望城高新区2

26

46

12

0.8

154

28

3.46


9

望城区-桥驿镇

28

49

12

0.8

153

25

3.48


10

望城区-黄金园街道

24

43

12

0.8

160

31

3.48


11

望城区-望城高新区1

28

48

12

0.8

155

26

3.5


12

望城区-乔口镇

28

48

13

0.8

145

29

3.53


13

望城区-望城经开区1

30

50

12

0.8

154

24

3.53


14

望城区-白箬铺镇

28

48

12

0.8

152

29

3.56


15

望城区-白沙洲街道

27

46

12

0.8

143

34

3.57


16

望城区-大泽湖街道

29

51

12

0.8

153

32

3.71


17

望城区-高塘岭街道

32

55

13

0.8

150

27

3.73


18

望城区-月亮岛街道

35

60

12

0.8

145

28

3.86


19

望城区-金山桥街道

36

60

15

0.8

143

29

3.95


20

区平均

28

49

12

0.8

149

28

3.53


21

国家标准

35

70

60

4

160

40



注:1、CO浓度单位为mg/m3,其余均为ug/m3;2、综合指数越小,表明空气质量越好。


(3)固废管理

茶亭镇精细化固体废物管理,建有村级垃圾分类管理中心13座,负责各村(社区)固废收集与储存,建有镇级垃圾分类管理中心1座,负责全镇固废处置工作。全镇在册规模工业企业与涉固废单位全部建有固废储存间,并与三方公司签订合约定期处置。

2.4 创建基础

2.4.1荣誉争创成绩喜人

茶亭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通过积极申报,先后获评长沙市人居环境优秀乡镇、市级文明村镇、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优秀乡镇等荣誉。镇域内生态文明工作成绩喜人,其中,大龙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静慎村获评省级文明村、全国文明村,杨家坪村、苏蓼村、九峰山村、狮子岭村、泉丰村获评市级文明村,西湖寺村获评区级文明村,静慎村、苏蓼村获评市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梅花岭社区、狮子岭村创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九峰山村获评长沙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静慎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同时静慎村乡贤文化节成功入选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泉丰村获评长沙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并通过2018年省级卫生村验收。

2.4.2生态环境保护有力

环保管理进一步加强。按照望城区委、区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茶亭镇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在全域内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镇政府设置环保站,各村(社)成立环保工作组,各村分组、分片科学设置网格员,充分利用“联络员+信息化”等手段,发挥网格联络员靠得近、巡得勤的优势,实现环境问题实时掌握、及时反映、及时处置。通过大力宣传“秸秆禁烧”,发放禁火令、倡议书五千余份;将河长制、林长制与环境监督长制有机融合,按照“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问”的原则,合理设置基层网格河湖长人员,明确管护责任,强化责任担当,按照“联村干部+民间河长”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每周定期巡河,加强环保管理。

面源污染治理有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农药化肥施用量负增长。扎实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保持秸秤禁烧高压态势,坚决遏制露天焚烧秸和现象。探索启动垃圾综合治理制度,从源头实现减量,积极发展环保型经济。2020年,茶亭镇发布了《茶亭镇关于开展农村居家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茶镇发〔2020〕41号),方案围绕“两带三片”总体布局,按照规划同步、投入同量、建设同质、管护同标的要求,重点抓好路、水、电、气、讯、广电、物流“七张网”建设,将梅花岭、戴公桥、慎家桥等重要集镇的截污治污、美化、亮化、停车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提质改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生活污水有效管控。茶亭镇大力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15年-2021年,建设并提标乡镇污水处理厂2座——茶亭污水处理厂和东城污水处理厂,2021年统计结果显示,镇建成区纳入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458873t/a,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相关要求,且污泥均能做到妥善处置,乡镇污水处理达标率100%;其他集中居民点建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14处,在较集中屋场建设小型“三池一地”,解决片区污水问题;结合农村卫生改厕项目,新(改)建卫生厕所10600座,并于2021年底完成镇域内农村旱厕清零任务,农村居民“一户一厕”,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有效地完成了农村污水治理。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茶亭镇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与生态环境治理做结合起来,通过“五五建管”“乡贤治村”等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茶亭样板。茶亭镇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作为持续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进“三池一地、三治同步”的污水治理模式,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试点扩面。

生态文化活动有序进行。茶亭镇积极开展烟花爆竹禁限放、秸秆禁烧、禁渔、禁止开山毁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活垃圾分类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主要有树立宣传标识标牌,广播禁止捕鱼电鱼毒鱼、禁止开山毁林、烟花爆竹禁限放的通知,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讲座、学习等。目前茶亭镇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已卓有成效,城乡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强,树立了较为先进和全面的垃圾分类、秸秆禁烧等生态保护观念。

茶亭镇领导干部积极参加生态文明专题培训、辅导报告、网络培训等。如茶亭镇2018—2021年,连续4年组织开展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的学习和宣传培训工作、戴公桥村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望群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培训工作等。同时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契机,统筹整合资源,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儿童之家、雷锋驿站、雷锋书屋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热爱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广泛动员和开展“花海农民文化周”“乡贤艺术节”“乡村春晚”等系列文体活动,将一批脍炙人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送到各村各户,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2021年持续组织举办“蓝莓节”、“油菜花节”等系列农产品展销活动,扩大茶亭特色产品品牌影响力;加快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助推农旅融合,引进“去野”生态民宿等入驻茶亭,孵化“某谭小院”直播电商平台;连续举办望城区蓝莓节,策划举办两届望城区“彩!茶亭”系列活动暨花海文化艺术周等活动,节会活动共计吸引游客近25万人次,第三产业总产值达3.1亿元,限上企业社会零售总额达4993万元。

2.4.3绿色产业迅速发展

降低农用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茶亭镇通过推广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或无残留的新型农药和生物农药,提高农业生产用药水平,积极响应望城区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农药施用强度逐年下降;茶亭镇按照上级化肥减量施用行动方案要求,在减少不合理的化肥情况下,通过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推进精准施肥,减少盲目施肥行为。鼓励农户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改变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产品的品质。

多渠道推广农膜回收。为普及农膜使用知识,营造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茶亭镇多渠道向农户宣传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提醒农户掌握相关知识,主动做好残膜回收工作;实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与农业扶持政策、认证、考核验收挂钩制度,激励农户主动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工作。

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茶亭镇结合地方实际,加强宣传和培训,按照畜禽粪肥还田要求和标准,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指导,鼓励采用低成本、低排放、易操作的粪污处理工艺。

推动有机、绿色或地理标准农产品认证。茶亭镇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业产业条件,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有机、绿色或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为了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茶亭镇将强化责任落实,并做好上门上户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同时考虑将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个数、面积纳入茶亭镇发展考评内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对特色农产品进行科学组合、品牌升级、宣传推介,重点打造“五彩茶亭”公共品牌产品体系,建立详细的《茶亭农副产品名录》。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扶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扶持智博蓝莓、东城生态椒、薯夫妻红薯粉、雪峰山茶油、灯文有机米、山亭阁蜂蜜等十大特色品牌。截至2021年,长沙智博苗木基地有限公司已认证蓝莓15t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2.4.4生态旅游朝气蓬勃

茶亭镇立足于“生态涵养区”,打生态品牌,树立绿色旅游城镇形象,并以此机会引导产业,依托茶亭水库、九峰山、黄龙河等原生态自然风光,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城市近郊旅游城镇。

一方面,茶亭镇将传统农业进行升级,形成多维度发展的服务型农业、体验型农业和生态型农业,并利用茶亭特有的红色历史、绿色文化等资源,打造新的旅游“引爆点”。近年来,借力乡村振兴美丽屋场建设,着力打造好九峰山花海片区、泉丰省委旧址片区、苏蓼农业公园片区等特殊旅游点,形成“农业+文化+旅游”的产业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大集团、大企业投入乡村建设,大力开发乡村旅游都市农业新产品,打造农业旅游精品路线,构建半小时乡村旅游圈。另一方面,茶亭镇加强旅游乡村基础建设,重点治理石渚河、黄龙河,打造石渚河、黄龙河滨水景观带;提升石渚河景观及其河边道路;对村级道路、旅游景点、旅游景区路灯进行设置。此外,茶亭镇依托惜字塔、心正宫、省委旧址等自然人文景观,深入挖掘惜字文化、心正宫廉政文化、农耕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依托名家大咖影响力和业内资源,规划建设惜字文化馆、文学馆、书画馆等,弘扬独具茶亭特色的红色、惜字、好人等文化;保护修缮省委旧址,并连片打造泉丰片区美丽屋场,规划建设望城红色旅游文化示范点。

2.4.5发展潜力巨大

长岳协同发展契机初现。长岳协同发展对于重构省域经济空间布局、形成“双核”驱动、放大“极化”效应、提升开放水平、加快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进程、建设内陆经济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茶亭镇位于长沙市和岳阳市之间,是长沙市的“北大门”,可以利用土地级差效用等措施吸引企业,转化经营,加快绿色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促使茶亭镇成为长岳协同发展先行实验区中的一个重要区域。

区位优势助力生态产业。茶亭镇地处长沙北大门,区委优势明显,同时拥有成熟陆路网与湘江干流水路交通,以及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进一步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形成接轨市域交通体系的道路网,发展高速物流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茶亭镇生态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茶亭镇拟对特色农产品进行科学组合、品牌升级、宣传推介,重点打造“五彩茶亭”公共品牌产品体系,建立详细的《茶亭农副产品名录》。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扶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扶持智博蓝莓、东城生态椒、薯夫妻红薯粉、雪峰山茶油、灯文有机米、山亭阁蜂蜜等十大特色品牌。扩大各类农业产业基地,将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2.5存在的问题

(1)宣传教育仍需加强

目前,茶亭镇主要宣传方式为标语、宣传栏、网站等文字形式,宣教渠道较为狭窄。在农村文化教育宣传方面,适合农村生活的教育 主题、教育内容、教育渠道和教育投入还应进一步增强。宣教内容缺乏相应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与群众的日常实际生活有一定差距,难以通过最直接的日常生活经验中了解生态文明知识,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2)人居环境尚需提高

茶亭镇内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包括:部分道路老旧破损,需要改造、翻新,绿化工程与道路改造的速度不匹配;部分自然村周边的健身、文化设施不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对区域水体造成较大压力;化肥施用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对水体造成了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茶亭镇目前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有待加强,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有待提升。此外,部分区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的雨污分流管网还未全面建成。

第3章  建设目标与指标体系

3.1 建设目标

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保障,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打造生态产业体系;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城乡统筹协调的宜居环境;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着力建设生态优良文明和谐社会,把茶亭镇建设成为生产先进、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

3.2 阶段性目标

1.强化达标阶段(2022年)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编制《望城区茶亭镇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施方案(2022-2025)》,分解建设目标和工作责任,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绿色生活理念,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与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加强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五大体系的建设,各项指标达到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指标要求,将望城区茶亭镇建设成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

2.巩固提高阶段(2023-2025年)

进一步深化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的建设,巩固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的各项指标,推动各项建设工作有序实施,茶亭镇公共服务更加均等,人居环境再次提高,民生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制度全面完备,社会发展按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模式稳定良性发展,各项指标稳定达到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指标要求。

3.3 指标体系

根据《长沙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沙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乡)、村管理规程>和<长沙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乡)、村建设指标>的通知》(长环委办函〔2022〕15号),茶亭镇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指标体系由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五个方面共27项指标组成。指标体系及各阶段目标值见下表。

表3.3-1 茶亭镇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指标体系

领域

任务

序号

指标

单位

指标值

指标属性

2021年状态值

达标情况

规划目标值

2022

2025

生态

制度

(一)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

1

镇、村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规划(方案)

制定实施

约束性指标

未制定实施

未达标

制定实施

制定实施

2

林长制

全面实施

约束性指标

全面实施

已达标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

3

河(湖)长制

全面实施

约束性指标

全面实施

已达标

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

生态

安全

(二)生态系统保护及环境风险防范

4

林草覆盖率

山区

丘陵地区

平原地区

≥60

≥40

≥18

参考性指标

(丘陵)

丘陵地区:64

已达标

64

64

5

裸露地块绿化率

100

参考性

指标

100

已达标

100

100

6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100

约束性

指标

100

已达标

100

100

生态

经济

(三)资源节约与利用

7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折纯,千克/公顷

≤300,或逐

年下降

约束性

指标

287

已达标

287

280

8

农药施用强度

折纯,千克/公顷

≤3.5,或逐年下降

约束性指标

3.41

已达标

3.41

3.4

9

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通过审核比例

完成年度审核计划

约束性指标

无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

已达标

完成年度审核计划

完成年度审核计划

(四)绿色农业

10

有机、绿色或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开展

参考性指标

已开展

已达标

开展

开展

(五)产业循环发展

1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

用率

≥90

约束性

指标

96.9

已达标

97

97

12

农膜回收率

≥85

约束性指标

87.2

已达标

87.5

90

13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80

约束性

指标

92.4

已达标

92.5

95

生态

生活

(六)人居环境改善

14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

100

约束性指标

100

已达标

100

100

15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00

约束性指标

100

已达标

100

100

16

乡镇污水处理达标率

100

约束性指标

100

已达标

100

100

17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70

参考性指标

97.1

已达标

97.5

98

18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

约束性指标

88.67

已达标

88.67

92

19

小微水体管护及黑臭水体治理

小微水体管护率

黑臭水体治理率

100

100

约束性指标

100

100

已达标

100

100

100

100

20

卫生厕所普及率

100

约束性指标

100

已达标

100

100

(七)生活方式绿色化

21

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比例

≥70

参考性指标

82

已达标

82

90

22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实施

约束性指标

实施

已达标

实施

实施

23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80

参考性指标

85

已达标

85

90

生态文化

(八)观念意识普及

24

制定实施有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村(社区)规民约

镇:100%制定并实施

村:制定并实施

约束性指标

100%制定并实施

已达标

100%制定并实施

100%制定并实施

25

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开展

参考性指标

开展

已达标

开展

开展

26

镇(村)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

执行

参考性指标

执行

已达标

执行

执行

27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80

参考性指标

未开展

90

95

3.4 指标达标分析

(1)生态制度

茶亭镇人民政府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积极争创“长沙市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于2022年3月启动《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施方案(2022-2025)》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完成后,由茶亭镇人民政府审议后发布实施,方案实施年限2022-2025年,到2025年创建收官年份尚在有效期,可达到创建指标要求。

茶亭镇于2021年发布了《中共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委员会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茶亭镇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茶发〔2021〕53号)。通知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成立了由林长、副林长、监管员、护林员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镇域森立资源保护工作,符合创建指标要求。

根据《中共长沙市委办公厅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茶亭镇“河(湖)长制”已于2017年全面实施,由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行政区域内河长,并由其负责协调整合各方力量,促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截至2021年底,“河(湖)长制”已于茶亭镇稳定实施3年。符合创建指标要求。

(2)生态安全

2021年茶亭镇林地面积为4300公顷,林草总面积7424公顷,土地总面积11600公顷。经计算,2021年茶亭镇总体林草覆盖率为64%。茶亭镇裸露地块主要为城乡居民聚居区裸露地块、河道堤岸土地,城乡居民建房的临时裸露地块等。2021年,全镇范围内裸露地块约为5.43公顷,已全部完成绿化,裸露地块绿化率为100%。2021年,茶亭镇排污许可证简化管理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有长沙博阳木业有限公司、长沙市望城区众力铸造有限公司、长沙湘华有色铸造厂等10个,均能做到达标排放,茶亭镇内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以上3项指标均达到《长沙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乡)、村建设指标》的要求。

(3)生态经济

近年来,茶亭镇深入贯彻实施《湖南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意见》《望城区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精神,在提高农药化肥减量、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取得显著工作成效,2021年茶亭镇播种面积3430公顷,折纯后农药施用量为11696kg,经计算,2021年茶亭镇农药施用强度为3.41千克/公顷;2021年茶亭镇化肥施用量为984410kg,经计算,2021年茶亭镇化肥施用强度为287千克/公顷;2021年茶亭镇秸秆产生量27712t,综合利用的秸秆量26853t,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6.9%;2021年,茶亭镇农膜使用量为25.8t/a,回收农膜量22.50t/a,农膜回收率为87.2%;2021年茶亭镇没有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的企业,暂不考虑该指标;2021茶亭镇规模化养殖场主要为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建学养殖场、天柱养殖场等,畜禽粪污总量约为7920t,各养殖场主要采取好氧堆肥后回田利用,无害化处理后免费赠予周边居民,作为有机肥原料外售有机肥生产厂家等措施处理畜禽粪污,畜禽粪污处理量约为7316t,畜禽粪污综合处理率约为92.4%;茶亭镇积极开展有机、绿色或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对特色农产品进行科学组合、品牌升级、宣传推介,重点打造“五彩茶亭”公共品牌产品体系,建立详细的《茶亭农副产品名录》。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扶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扶持智博蓝莓、东城生态椒、薯夫妻红薯粉、雪峰山茶油、灯文有机米、山亭阁蜂蜜等十大特色品牌。截至2021年,长沙智博苗木基地有限公司已认证蓝莓15t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以上7项指标均达到《长沙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乡)、村建设指标》(长环委办函〔2022〕15号)的要求。

(4)生态生活

根据茶亭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常规检测结果,茶亭水库水质达标率为100%;根据望城区对茶亭镇饮用水工程抽检结果,抽检的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100%;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茶亭镇在居民较集中的地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站,目前污水处理厂有两个(分别为东城污水处理厂和茶亭污水处理厂),集中式污水处理站14个。2021年,全镇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生活污水量为458873t/a,均能满足相应排放标准,乡镇污水处理达标率为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现状值97.1%,在实施期内将加大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在2025年底,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8%以上;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通过开展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基本消除了垃圾露天堆积、乱埋乱弃、露天焚烧等现象,镇域生活垃圾收集后集中转运至望城区指定地点处理,2021年,全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1276t,其中无害化处理量约为9998t,现状无害化处理率88.67%;茶亭镇有小微水体共计936处,均已纳入小微水体管护,小微水体管护率100%;茶亭镇内纳入监管清单的黑臭水体共1条,已于2021年完成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率100%;茶亭镇推动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攻坚行动,整镇推进农村三(四)格式无害化厕所改造,2021年茶亭镇卫生厕所普及率100%;茶亭镇大力推广优质能源替代民用散煤,逐步推行天然气、电力及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煤。2021年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为9952户,所占比例现状值为82%;茶亭镇深入贯彻实施《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攻坚行动方案》,按照“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分类前移、源头减量、干湿分离、二次分拣”的原则,设置了1个茶亭镇低价值可回收垃圾分拣中心,13个村级低价值可回收垃圾分拣中心,集镇及城建地共设置26处生活垃圾收集点(含临时收集点),2处厨余垃圾存放点,聘请8个保洁员并配置垃圾车,全天在公共区域进行垃圾清扫,建立垃圾收集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政府绿色采购方面,茶亭镇严格执行上级相关要求及环境标志产品品目清单、节能产品品目清单、两型产品品目清单等配套文件的规定,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到85%。以上10项指标均达到《长沙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乡)、村建设指标》的要求。

(5)生态文化

茶亭镇共辖13个行政村,镇域内各行政村均已制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村规民约,并明确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关要求;2021年,茶亭镇定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利用多种方式和载体,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镇村干部通过参加生态文明培训,学习其他镇、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经验,加强茶亭镇生态文明建设;以上3项指标均达到《长沙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乡)、村建设指标》的要求。2021年,茶亭镇未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茶亭镇通过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度。

第4章  重点任务

4.1 强化生态制度管控

4.1.1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

编制《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施方案》(2022-2025),方案编制完成并评审通过后,应由镇人民政府审议后颁布实施,作为指导茶亭镇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的纲领性文件。

4.1.2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

贯彻落实《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长政发〔2020〕15 号〕对一般管控单元提出的管控要求,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将生态环境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开发建设应落实现行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以“三线一单”成果为指引,加快制定镇域产业准入清单,并实时做好动态更新与发布。强化“三线一单”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并作为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4.1.3严格耕地保护措施

按照上级耕地保护制度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按照区、镇、村三级联动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要求,茶亭镇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目标,以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为着力点,扎实有效地推进耕地保护巡查与监督工作,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对破坏耕作层、违规占用耕地建房、盗挖黑土等违法行为及时、全面查处。

4.1.4多措并举发挥“河长制”作用

实施期内,茶亭镇将积极探索河道管护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农村河道管护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一方面要组织发动居民参与巡查、养护、保洁,做好河道管理保护;另一方面,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进行保洁的工作方式,加强河道治理与保护。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杜绝向河道乱扔垃圾等破坏河道、沟渠生态环境的行为,全面配合河长制工作。各级村民委员会可将农村河道管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形成自觉保护河道的良好习惯。

42 确保生态安全

4.2.1全面落实“春风行动”

春风行动是望城区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切实控制扬尘污染源头,集中解决裸露黄土扬尘污染而开展的裸露黄土复绿控尘行动,其按照“生态优先、以块为主、分线落实”的原则,以最严的城市管理措施,防控新发裸露黄土问题,全面巩固前期复绿控尘整治成果。加强对全镇各裸露地块的排查和整治,在建项目工地未动工区域要全部用绿色防护网覆盖,主干道两厢栽种草籽。

4.2.2开展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提升行动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针对企业问题帮助企业规范化有组织及无组织排放,持续减少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升排污许可证管理水平,推动全镇范围内工业企业持续达标排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

4.2.3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多措并举提高林草覆盖率

实施林业生态保护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促进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以乡土原生树种为主,积极落实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中幼龄林抚育等管护措施,开展农村、城市、水系、通道森林绿化等大规模绿化行动,促进森林生态功能修复。实施低质低效林生态改造,综合运用更替、补植、抚育、封育等方式,对林木生长不齐、分化较大的林地进行合理改造,优化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

实施林业栽种培育工程。通过调整数目结构、测土施肥、病虫防治、补植套种等方式,精准提升林业树种质量,选育优良树种,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完善林下生态种养标准,将林下生态种养基地建设优先纳入林下经济示范和林业科技创新项目。

实施林业灾害防治工程。结合茶亭镇地形地貌、现有种植基础等因素,栽植不易燃烧树种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在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集中连片区建设消防栓、蓄水池、林火野外视频监控系统,提升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

以泉丰村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为契机,提升全镇森林质量,培育与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改善林分结构不尽合理、树种单一、观赏价值不高的现状。通过对现实林分抚育间伐、割灌除草、整形修枝、补植补造、施肥等技术措施提高林分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的产量、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森林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43 发展生态经济

4.3.1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植乡村振兴动能

1提升农业综合产业能力。一是加强耕地保护措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二是实施绿色兴农战略。全力推进农业绿色低碳生产,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绿色防控技术、提升耕地质量。三是做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全面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镇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达到省、市、区规定的任务。四是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凭借自身资源与地缘优势,引入工业资本、外来资本,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突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通过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探索生产服务、电商、旅游、健康养老、物业等产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实施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劳动力资源、旅游文化资源以及财政投入到镇的发展类资金等,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

2.打造产业融合体系。构建由一产农业和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现代农业稳镇、绿色加工业强镇、泛旅游产业集群旺镇的格局。以东城联络线都市农业休闲体验带为“轴”,挖掘新触媒,统领周边各类资源整合一体连片打造。辅以历史文化资源要素为“魂”,策划文旅休闲主题游线,提炼最具核心价值和影响力的品牌,构建“引爆点”增加吸引力。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果蔬采摘、农业休闲、研学教育、体育运动、红色教育、休闲度假、乡村民宿、康养基地等新业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讲好历史故事、人文故事、绿色发展的故事,建设成为长沙市的后花园。

3.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对特色农产品进行科学组合、品牌升级、宣传推介,重点打造“五彩茶亭”公共品牌产品体系,建立详细的《茶亭农副产品名录》。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扶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扶持智博蓝莓、东城生态椒、薯夫妻红薯粉、雪峰山茶油、灯文有机米、山亭阁蜂蜜等十大特色品牌。积极推动上述产业品牌申报有机、绿色或地理标志农产品。

4.助推传统手工产业发展。大力推行茶亭悠久的酿酒、手工红薯粉、竹器、木工艺、日常用品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切实保护文化遗产,积极引入和培育直播带货等网络经济,着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增收,实现村富民强。

4.3.2推进农业清洁高效发展

1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根据《2021年长沙市望城区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及《长沙市望城区2021 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推广普及秸秆还田,最大限度地替代调解钾肥使用量;深入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广水肥一体化,推广机械深挖,推广叶面施肥;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推进精准施肥,减少盲目施肥行为。全面推广农田综合种养,优化水稻品种和水产养殖品种搭配,推广稻—鱼,稻—虾,莲藕—鱼等生态种养模式。继续培育壮大镇域内新型农田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进一步辐射和带动广大农户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大力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积极施用农家肥,大面积种植绿肥。实施期内,实现农用化肥施用强度逐年下降。

2.全力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根据《长沙市望城区2021年农药减量工作方案》,坚决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继续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使用,积极推广现代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适期适量用药,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扶持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控减农药,实现农药施用量零增长。

3.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坚持“农用为主,多元利用”的原则和肥料化、饲料化“两大方向”,鼓励秸秆粉碎还田和腐熟还田,不断提升秸秆农用水平、收储运专业化水平、市场化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鼓励支持农户自行消纳利用畜禽粪污,大力推广畜禽粪污能源化、肥料化为核心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到2025年底,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7%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5%以上。

4.建立农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大力推广使用无毒可降解农用薄膜,鼓励扶持无毒可降解农用薄膜的销售。深入推进以农用塑料薄膜回收再利用为主的“白色污染”治理,对目前生产上大量使用的不可降解的农膜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污染。确保到2025年底,农膜回收率达到90%。

4.3.3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激发乡村新兴活力

1.积极“引”才,扩大人才增量。一是立足产业“引”才。积极构建农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联结机制,组织开展校企合作,把企业人才和高校人才培养进行有效融合,形成一体化,充分发挥农业人才工作平台引才聚才的独特作用,积极推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协会建设,充分利用事业平台吸引聚集人才。二是推动人才返乡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知名人士等回乡入乡创业,放眼全产业链,研究制定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引进办法,着力补齐产业链上人才缺失短板,充分释放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动能。

2.全力“育”才,盘活人才存量。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围绕镇域主导和特色产业、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土地托管、农机作业及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以文创招商、教育培训、跟踪服务、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服务体系。二是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加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技能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4.3.4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决走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内的九峰山村、谭家园村、望群村、梅花岭社区、戴公桥村主要依托茶亭水库群、九峰山、祥云山、茶亭花海、惜字塔等丰富旅游自然资源,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推出品牌化的文旅产品。二是生态种植科普示范片内的杨家坪村、泉丰村、洪开桥村、狮子岭村、西湖寺村主要以油茶、花卉、苗木、精品水果为主导发展生态种植业,积极拓宽研学经济思路;以油茶基地为核心,推出“村集体+企业+油茶+农户”合作经营模式,借助于茶亭互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增值,形成基于农产品的茶亭特色产业体系。三是现代养殖观光示范片内的苏蓼村、大龙村、静慎村主要以水产养殖、高效种植、湘莲、花卉苗木为主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原则,引入先进种养殖设备、高效种养殖技术,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高效水产种养殖区。

做大:雪峰山油茶(现有规模4000亩,产值1200万元;到2025年预计达8000亩,其中连片种植达2500亩,产值达2400万元,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

做优:小龙虾、四大家鱼、甲鱼、湘莲等特色种养殖(现有各类特色种养殖近4000亩,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提质,到2025年实现产品“两品一标”认证)。

做强:智博蓝莓(现有规模1400亩,产值980万元;到2025年预计达2000亩,带动科普研学农旅融合发展,产值达5000万元);千龙湖鲌鱼(现有规模1200亩,产值1800万元;到2025年预计达3000亩,产值达4500万元)。

做特:东城生态椒、灯文大米、薯夫妻等茶亭餐宝品牌(各类品牌现有规模总计约6000亩,到2025年预计达10000亩,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3万元)。

4.3.5打造三产融合产业体系

构建由一产农业、二产绿色加工业和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现代农业稳镇、绿色加工业强镇、泛旅游产业集群旺镇的格局。以东城联络线都市农业休闲体验带为“轴”,挖掘新触媒,统领周边各类资源整合一体连片打造。辅以历史文化资源要素为“魂”,策划文旅休闲主题游线,提炼最具核心价值和影响力的品牌,构建“引爆点”增加吸引力。东西轴线—东城联络线串联三大示范片区,一是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内的九峰山村、谭家园村、望群村、梅花岭社区、戴公桥村主要依托茶亭水库群、九峰山、祥云山、茶亭花海、惜字塔等丰富旅游自然资源,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力争2021年打造茶亭花海AAA景区,五年内提质改造为AAAA景区,推出品牌化的文旅产品。二是生态种植科普示范片内的杨家坪村、泉丰村、洪开桥村、狮子岭村、西湖寺村主要以油茶、花卉、苗木、精品水果为主导发展生态种植业,积极拓宽研学经济思路;以油茶基地为核心,推出“村集体+企业+油茶+农户”合作经营模式,借助于茶亭互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增值,形成基于农产品的茶亭特色产业体系。三是现代养殖观光范片内的苏蓼村、大龙村、静慎村主要以水产养殖、高效种植、湘莲、花卉苗木为主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原则,引入先进种养殖设备、高效种养殖技术,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高效水产种养殖区。

在一轴三区的基础上,构建八大示范产业基地,作为产业配套以及推动片区产业发展的基础。

1.国家级现代农业公园,位于苏廖村。为积极承载长沙市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各项改革工作,从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经营模式革新等方面高规格、高质量方面出发,茶亭镇精心打造苏蓼垸现代农业公园。

2.万亩稻虾养殖基地,借助现代农业试验区平台以及大龙村自身农业本底,推进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3.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主要位于大龙村白泥湖,以鲌鱼养殖为主。引进现代农业技术,革新经营模式,拉开新一轮特色产业发展架势。

4.农产品加工物流园,主要位于东城社区。品牌农业发展迅速,通过技术革新和品牌营销,鼓励、扶持东城生态椒、薯夫妻红薯粉、雪峰山茶油、苏蓼红湘莲等品牌农产品发展壮大。

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规划在杨家平村、洪开桥村,利用生态农林资源,建设花卉苗木特色种植区,发展为农业种植、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服务基地。

6.特色油茶种植基地,主要以狮子岭村和西湖寺村为主,充分发挥自身农业本底条件,发展特色油茶种植,做大做强特色效益农业。

7.万亩高效种植示范基地,规划在洪开桥村,借助现代农业实验区平台发展瓜果、蔬菜于一体的基地。结合农业观光和农业体验方式,将农业旅游和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打造新型的高效种植产业观光体验区。

8.九峰山生态旅游休闲基地,规划在九峰山风景区。对茶亭镇原有的以惜字塔等为代表的历史资源加以利用,对原有文物遗存加以保护和恢复性的修缮,对相关的配套设施予以完善,并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周边美丽村庄示范片区的建设,鼓励现代农庄、农家乐等企业结合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将九峰山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重点打造茶亭花谷管理服务小区、绿野艺术体验小区、三湖镜月观光小区、悠游休闲度假小区,提质改造茶杨公路、谭家园公路、茶亭水库、南充水库、寺冲水库,建设竹林幽谷、枫林晚照、九峰雾凇、茶亭花谷、九峰揽胜、四季花海、森林体验养生、森林浴场、森林艺术院以及勇敢者乐园,形成生态旅游和集镇配套服务相辅相成的生态旅游示范片。

4.4推进生态生活建设

4.4.1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程包括:保护区隔离工程、标识标志建设工程、保护区内污染防治工程(包括居民生活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治理等)、监控能力建设、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建设,以及水源保护宣传教育等工程。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

加强水源地日常监测。依据茶亭水库的基本情况,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建设要求》(HJ773-2015)的要求,实施长沙市水源实时监测茶亭水库监测项目,设置监测断面,按规定的频次和要求组织日常监测,必要时增设预警断面。

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茶亭镇、供水单位、重点污染源和风险源应分别编制饮用水水源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报告与处置,加强水源安全的预防,发现饮用水水源水质污染情况应立即向环保部门举报,环保部门在接报后应立即向望城区人民政府报告,并派人赶赴现场对水质进行检查监测,如发现水质异常应立即通报,禁止取水。

加强保护区隔离工程。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根据保护区划分区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样式类型的水源地保护围网,建立定期巡查维护制度,确保各类隔离防护设施的正常使用,防止水源地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4.4.2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根据《望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茶亭镇镇区以及中心村拟采用集中处理模式,茶亭镇区及东城镇区各规划设1座污水处理厂,居民集中居住点规划7座污水处理厂设施。散户污水主要采取“三格净化池+小型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即四池净化池)。实施期内,茶亭镇因地制宜推进污水治理工作,在节约污水治理成本的同时,有效保护乡镇原有风貌;全面推行河长制,扎实开展“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专项行动,加强源头污染综合治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建立污水处理厂长效运维体制,2022年完成茶亭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提升考核项目及东城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提升考核项目。

4.4.3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茶亭镇全面推广“垃圾分类”促进生活绿色循环,按“一日一保洁”制度,以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模式,持续提高全镇环境卫生质量。实施期内,茶亭镇严格按照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要求,力争构建具有茶亭镇特色的“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分类减量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运行体系,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

4.4.4强化小微水体治理和管护

继续推进小微水体治理,实行“拉条挂账、逐个销号”式治理,对清单内沟渠进行清淤、疏浚,对山塘进行生态护坡、整治,建立连通的水系,沟渠、山塘增加水草等,对河坝坝体进行加固修复,修建溢洪道、输水涵管等,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清单内小微水体治理。加强河道整治,2022年实施散花塘污水治理工程、苏蓼垸中直渠整修项目等项目,建设市级小微水体示范片区创建工程;优先推进周边区域旱厕改造,修建隔油池、三格化粪池等,隔油池、化粪池出水经管网收集后经过人工湿地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再排放。加强山塘渠坝等小微水体日常巡查,做好垃圾清理、水域保洁等日常管理维护,确保无污染、无垃圾、无淤积、无违建、无损毁。

4.4.5深入推进农村卫生改厕

实施期内,鼓励企业或个人做好改厕后检查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工作,努力形成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公共卫生厕所新建及改造,保障公共厕所干净整洁。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城乡居民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4.4.6倡导使用清洁能源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利用、讲究效益”的农村能源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农村清洁能源工作,积极争取农村清洁能源项目,扎实开展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以改善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切实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向群众发放倡议书等宣传资料,并悬挂倡导使用清洁能源的宣传横幅,切实提高群众认可、接受和使用清洁能源的自觉性,充分提高使用清洁能源农户率。

在镇社集聚点、旅游接待点、农家乐优先实施电、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燃料替代,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加大宣传力度,在农村大力推广以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技术,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偏远农村地区使用率。到2025年底,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比例力争达到92%。

4.4.7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实施期内,茶亭镇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引导群众逐步养成垃圾分类收集的习惯,形成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提倡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就地处置,实现可循环利用。以户为单位,按照可烂垃圾(湿垃圾)和不可烂垃圾(干垃圾)进行分类,深化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模式。围绕“最大限度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总量,实现垃圾循环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总体目标,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原则,有计划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工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4.4.8提升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实施期内,茶亭镇政府采购网站应明确环境标志产品目录,对政府采购相关人员举办各项绿色采购研习班,讲习会、演讲等活动,以增加对政府采购法与绿色产品采购办法等相关法令的了解,学习产品对环境冲击的基本知识及实际进行绿色采购的技术程序与补血。

茶亭镇政府及企、事业单位鼓励实行绿色采购,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应当优行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不得采购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产品,使用环境标志产品。

4.5完善生态文化制度

4.5.1推进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

实施期内,组建以镇村两级干部职工队伍为主体的工作小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将生态环境保护写入村规民约,确保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稳步推进。加强宣传动员鼓励参与,对全镇13个村(社区)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对此次村(居)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流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村不漏组、组不漏户,营造全民参与村(居)规民约修订的良好工作氛围。

各工作组深入村(居)民小组调研,结合各村实际,认真组织党员、乡贤代表、村(居)民代表等成立修订小组,修订完善村(居)规民约初稿,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居)“两委”认真研究后征求意见并将征求意见稿进行公示,形成村(居)规民约草案。

4.5.2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实施期内,我镇将继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家活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倡导群众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爱护环境、热爱家乡、节约集约、绿色消费、预防污染”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广泛深入宣传《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引导公众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定义务,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对镇域内居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包括烟花爆竹禁限放、秸秆禁烧、禁止捕鱼电鱼毒鱼、禁止开山毁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活垃圾分类等,增强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

进一步总结推广“党建引领、九贤治村”“党建引领、五五治村”模式,大力弘扬独特的乡贤文化,对特色农产品进行科学组合、品牌升级、宣传推介,重点打造“五彩茶亭”公共品牌产品体系,建立详细的《茶亭农副产品名录》。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扶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扶持智博蓝莓、东城生态椒、薯夫妻红薯粉、雪峰山茶油、灯文有机米、山亭阁蜂蜜等十大特色品牌。实施期内,我镇将紧密结合区域特点,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丰富生态文化的时代内涵。通过实施文化便民惠民悦民工程,建设花木小镇、美丽宜居村庄、乡村公园工程等,使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常态化、多样化。

4.5.3多渠道开展生态文明培训,提升生态文明管理水平

组织全镇镇村干部全面、系统学习生态文明相关理论以及重大政策制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信念,用生态文明建设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进一步督促鼓励镇村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环保政策法律法规,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工作大局中来。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以会代训等实体培训和网络教育相结合方式,分类别、分层次、分专题举办学习培训班,镇村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保持在100%。

4.5.4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继续积极响应、认真落实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行动。力争镇域范围内生态状况逐年变好,增强镇域范围内城乡居民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感受度和获得感。进一步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为重点,深化生态环保、文明家风、移风易俗、文化惠民等工程,治理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条件、发展社会服务、促进乡村文明,注重群众的获得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惠及更多基层群众,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第5章  重点项目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涉及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各大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目标、突出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茶亭镇应扎实有序地开展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发挥重点工程的支撑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为此,以生态工程为载体和抓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发展生态工业、能源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重视林业发展,以创新推动发展、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以区域协作稳定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

根据茶亭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建设步骤,计划在生态制度、生态生活、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五大类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共计17小项,总投资约8062万元。

本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出力”的方针,立足自力更生,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争取国家拨款、贷款与地方自行筹集相集合,多渠道增加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各项措施顺利落实。为了拓宽融资渠道,还要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投资和经营,要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民营企业等投资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增加投入。

表5.1-1  重点建设工程一览表

项目类型

项目分类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投资概算

(万元)

实施年限

生态制度

规划(方案)编制

编制符合自身实际的建设规划(方案)

编制符合自身实际的建设规划(方案)

5

2022

生态生活

污水治理

2022截污治污项目

茶亭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提升考核项目

200

2022

东城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提升考核项目

300

2022

河道治理

散花塘污水治理工程

散花塘污水管道建设、提升泵站及路面破除恢复等

380

2022

苏蓼垸中直渠整修项目

对苏蓼垸中直渠全线进行整修

400

2022

苏蓼垸农业公园静慎家园项目后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

1、黄龙河交通安全设施建设;2、静慎家园内部道路两厢绿化种植项目;3、静慎家园人工湿地建设项目;4、静慎家园周边道路顺接项目及路灯安装

340

2022

乡村振兴帮扶村水利建设项目

茶亭镇泉丰村、望群村、大龙村等对口帮扶,水利建设

90

2022

望城区苏蓼垸沙堤(夹河南段)防渗治理工程

对苏蓼垸沙堤(夹河段)进行高压旋喷灌浆处理

1100

2022

小流域治理

望城区铁炉湖-石渚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

封禁治理面积205公顷、建造水土保持林45公顷、建造经果林21公顷

1000

2022—2023

水体提质改造

市级美丽幸福河流创建工程

茶亭镇文星河创建市级美丽幸福河流

300

2022

小微水体治理

市级小微水体示范片区创建工程

茶亭镇泉丰村(+其他街镇4个村)创建市级小微水体示范片区

1000

2022

美丽屋场创建

美丽屋场小微湿地创建工程

在全区美丽屋场示范点内开展小微湿地创建工程,拟创建10处

500

2022

水体提质改造

水美乡村

茶亭镇静慎村创建水美乡村

900

2022

给水工程

农村自来水工程

农村自来水工程管网提质改造、延伸工程(1.东城水厂供水管网提质改造工程10万(主体:茶亭;2.茶亭镇梅花岭社区,其他乡镇900万(主体:水建中心)

910

2022

生态经济

特色产业建设

湖南省长沙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望城区油茶营造)项目

继续完成该项目油茶营造,低产改造。

637

2022—2023

生态安全

裸露地块复绿

裸露地块复绿宣传

在全镇范围内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加强裸露地块复绿宣传

2022—2025

生态文化

宣传农作物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宣传

开展《2021年长沙市望城区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的宣传、讲座,加强镇域范围内主要作物科学施肥

2022—2025

合计


8062

第6章  实施步骤

根据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要求,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创建工作分宣传发动、创建落实、考核验收、总结提高四个阶段。

6.1 宣传发动阶段

2022年3月,成立茶亭镇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工作负责人、联络员各1名,落实具体工作,协调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有关问题,负责每月一次向镇领导小组报告创建进度和创建动态信息。

制定创建宣传工作方案,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计划(方案),进一步明确创建任务和工作职责。

召开全镇创建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创建工作,分解落实创建目标任务。

6.2 创建落实阶段

全面开展创建工作任务。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并组织相关部门按期完成各项工作的验收工作;各创建单位要认真对照各自的创建任务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精心策划,制定或细化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工作,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加强监督落实。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定期组织人员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

注重制度保障。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每月一次定期听取各创建责任单位的工作汇报,交流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梳理分析创建工作的难点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创建工作,建立完善学习交流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加强与先进镇的交流沟通,汲取成功的创建经验,不断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完成资料收集汇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指标体系要求,制定资料收集清单,组织召开资料收集整理专题会议,明确工作时限,组织各创建成员做好各项考核指标的材料收集及汇编工作。

全力营造创建氛围。积极落实创建宣传工作方案,广泛宣传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各项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

精心组织申报工作。各创建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对照创建目标,做好相关验收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迎检前的自查、整改,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考核标准。创建领导小组在综合各创建单位材料的基础上,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申报材料的汇总、包装工作,组织镇有关专家对全镇的创建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完善提高,确保现场考核、材料验检等符合考核验收要求。

6.3 考核验收阶段

2022年9月,对照市级生态文明镇考核验收指标和所分解下达的目标任务,组织自查,及时整改存在的不足,做好创建验收各项准备工作。2022年10月,积极迎接上级对茶亭镇生态文明镇创建工作进行的调研、考核、验收。

6.4 总体提升阶段

获得长沙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授牌和创建资金拨付后,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指标和重点任务实施情况实行动态监督管理,确保指标目标稳中有升,不断巩固提升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第7章  效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和乡镇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乡镇经济总量持续稳定的增长为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茶亭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经济总量稳定增长

从经济增长的总量来看,如果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茶亭镇经济总量将保持稳定增速,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将得到迅速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2.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茶亭镇生态经济发展看,生态产业的转型,立足于茶亭镇经济长期稳定的快速增长,通过生态化建设与转型,从根本上调整茶亭镇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改变目前以粗放型的工业增长为依托的经济发展道路。

3.加强吸引投资的力度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的进行,茶亭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进一步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茶亭镇生态文明建范镇建设所实现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生态化目标,将为茶亭镇未来吸引绿色产业奠定基础,从根本上保证了茶亭镇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4.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

随着茶亭镇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将有效地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对人体健康和社会活动的经济损失。茶亭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将吸取其他地区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确保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国民财富的增加。

7.2 环境效益

1.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茶亭镇总体生态环境较好,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茶亭镇的生态环境;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降低。

2.城乡污染得到控制

通过城乡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农村清洁能源的普及、工业“三废”治理的落实、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设、生活垃圾处理、优质饮用水源的保护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极大地提高城市和农村环境质量,美化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减轻自然环境的负荷。

总之,通过方案建设,可使茶亭镇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健全,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提高,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最终使茶亭镇成为生态和谐、环境清洁、优美舒适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

3.生态文明制度进一步健全

通过开展生态文明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环境风险及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建设等工程,建立环境风险预测、预警、预报机制,推进绿色政府创建,健全企业资源使用及环境行为监督制度,提升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化水平。

7.3 社会效益

到2025年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社会融洽的生态文化转型,诱导一种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

1.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方案将通过城镇与乡村在空间上的融合,实现城镇与乡村在功能上的互补,在节约能源、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的前提下,为居民提供城镇交通、舒适的生活空间。

2.推动社会公正和谐,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结构和城镇布局的日益合理,生活生产环境在逐渐优化,贫富差距逐步缩小,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许多方面都在公平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建设成果,这样有利于公正和谐社会的建设,最终也有利于实现人与环境的互利互生和谐相处。

方案还通过生态文化、环境景观的建设,将使生态意识、绿色消费观念走进民众的生活,居民的环保意识、消费品位和生态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大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积极,在创造出一种人与环境友好、邻里亲密、和睦相处的氛围的同时,逐步提高整个生态文化,促进和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8章  保障措施

8.1 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村委会。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在全镇形成“党委领导、镇村两级推动、全镇上下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8.2 强化考核目标

每年开展环保综合督查,对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情况及完成年度创建目标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政绩及干部使用挂钩,对没有完成年度环保目标的单位,要约谈主要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8.3 完善资金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积极促进多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对生态制度完善、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生态文化等环境保护项目的支持力度。每年设立财政资金专款用于支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管理、农村河道沟渠村民养护管理等工作开展。

8.4 建立维护制度

建立健全“职责明确、覆盖全面、运营规范、保障有力、监管高效”的村、户管护机制,以制度建设为引领,保障管护资金,日常管护和定期养护相结合,持续巩固生态文明示范镇建设成果。设置生态文明管护员公益性岗位,不定期在责任片区内进行巡护,对发现破坏生态文明及生态环境的行为严令制止,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建立生态管护员管理、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逐步形成全镇农民广泛参与,镇村两级组织积极带动,社会各界有效监督的多元化良性互动局面,努力形成城乡居民、镇村两级组织、社会共建、共治、共管的长效机制。

8.5 全民参与

加强创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横幅和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拓宽思想创新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使公众深入了解方案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蓝图,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参与方案实施的氛围,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转化为各部门和全镇居民的自觉行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和永续发展。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教育,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经营者的相关知识培训,大力推进对广大村民的环境教育,使生态文明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加强消费引导,大力推行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附图:1.区域位置图

2.行政区划图

3.土地利用现状图

4.区域水系图

5.生态红线图

6.环境管控单元图

7.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8.声环境功能分区图

9.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图

10.公共设施及工程分布图

11.重点建设工程分布图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