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望城区城市管理“十四五”规划(简本)
简体| 繁體| 老年人模式| 登录| 注册
望城区人民政府LOGO

创新实干 赶超跨越  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望城建设的崭新篇章

长沙市望城区城市管理“十四五”规划(简本)

来源:望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发布时间:2022-02-10 字体大小:


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望城区“十四五”发展总体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契机,以创新为动力,在系统总结“十三五”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提出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定位与新目标,确定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望城区未来5年现代化城市管理工作提供战略指导和行动纲领。

、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城市管理成效

十三五”期间,望城区以建设美丽强盛幸福的现代化新望城为主要目标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城市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运行顺畅;市容市貌整治规范有序园林绿化建设提质提档;环境卫生质量显著提高市政管护水平大幅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数字城管建设初显成效。

)“十三五”城市管理问题

十三五”时期,望城区城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城管”格局暂未全面形成市容整治精细化程度依然不足;城市景观环境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市政设施建管质量有待提高。

)“十四五”城市管理新形势

十四五”城市管理面临五个“转化”,即由单一管理向多元协同管理转化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化由突击型管理向常态化管理转化由应急管理向韧性治理转化由分段管理向全周期治理转化由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湖南省 “三高四新”发展战略,紧扣长沙市“四精五有”城市建设要求,对标先进城市,立足望城特色,以望城区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创新开放新窗口、智慧城市新标杆、乡村振兴新样板、文旅融合新示范、美丽幸福新家园战略布局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人性化、法制化、精细化、智能化、常态化、长效化水平,让城市运行更高效,让城市环境更宜人,让居民生活更幸福,建设现代化美丽新望城。

(二)基本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核心目标,推动城市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

全周期管理统筹推进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等各环节工作,建立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全周期管理体制。

全要素统筹。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管理格网规划管控单元、交通网络、社区生活圈的有机结合,搭建多网融合综合治理平台

全社会参与。注重多领域协同,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政府、社会、市场三大主体,推动跨部门、多领域、多层级的共同参与和深度合作。

(三)总体定位

以望城区“十四五”总体规划为指引,突出望城区省会副中心和城市主客厅功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塑造精美环境精致生活展现精神风貌,提供精细服务,将望城区打造成美丽公园城市样板区、城乡美好生活体验区、全国文明风貌标杆区、现代化城市管理示范区。

(四)发展目标

城市管理效能全面提升。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管理智能、衔接顺畅的“大城管”体系基本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能力显著提升,智慧城管平台升级完成。

城市环境品质持续改善。园林绿化精致美观,城市河道水清岸绿,市容环境干净整洁,沿街建筑规整有致,街道景观明显改观老旧小区更新提质

居民幸福感大大增强。实现城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显著提升,公共治理公众满意率大大提高

文明城市风貌特色彰显。城乡文明风貌得到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宣教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

三、重点任务及行动举措

(一)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大城管”格局。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管与职能部门、城管与街、城管与园区、城管内部各业务版块的资源共享、信息联通,构建责任全覆盖、建设全方位、管理全天候的“大城管”工作格局。

推行“党建领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成区直部门党组织、街道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小区物业党组织、楼栋党组织五级组织架构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联点监督制度、社区联合体制度、社区督导员制度、考核奖励制度形成“5+5”党建领治工作格局。

实现“网格共治”。基本形成城乡全域覆盖治理网格体系将市容环境、园林绿化、街景治理、环卫清洁、交通管理、社区服务等城市管理事部件嵌入管理网格建立“问题—指挥—责任—联动—反馈”工作闭环

深化“基层微治”。学习“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基层管理经验,按照“一街(镇)一队”设置街道乡镇城管执法队。探索建立城市社区工作和物业管理融合发展机制,实现社区和物管公司同一套治理体系和治理标准。

鼓励“公众参治”。健全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构建高效运行的全民参与平台,探索志愿者常态化工作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治理的广度和深度。

完善“市场引治”。推进市政、园林、环卫一体化招标体制改革制订行业管理规范、技术标准、招标办法、定额标准、准入机制、考核机制等。

(二)提高综合执法能力

构建“五位一体”执法队伍适度扩大执法队伍规模,全面优化执法队伍结构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专业扎实、能力突出、装备先进”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

明晰执法权责。坚持责、权、利对等,建立完善资源整合、职责清晰、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城管执法体制机制。落实“局队合一”、“四权”下放进一步厘清区局与街镇、园区执法权责加强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

坚持刚性管理严格规范执法程序与执法行为,切实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分管领导负责制、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双向监督考核制、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案件抽查制度等刚性管理制度和措施。完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执法电子监察功能。

促进柔性执法。以教育、疏导为主,将直接执法逐渐向宣传、教育、引导等非强制手段转变。落实“轻微免罚”制度,探索和推广“非接触式执法”、“无人机执法”等技术手段。

推动联合执法。共同协商、日常巡查、专项整治相结合,建立部门跨区域联动执法机制。全面落实路段队员常规管理、巡查队员机动巡查的联合工作制度,实行执法分级分类精准管理与无缝对接

(三)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净化碧水蓝天。建立健全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定时开展清河行动,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规范渣土运输秩序,加强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切实加强餐饮油烟管控,实现城区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全覆盖。

靓化建筑风貌。加强临山、临水、临城市公园等重要地段的建筑管控。加强城市主要干道两厢等重点区段高层居住建筑外立面造型整治全面清洗临街建筑物外立面(幕墙)加强店牌招牌整治及橱窗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

优化人居环境。打造15分钟“完整社区”,统筹推进城改、旧改、棚改、微改危改和农安小区提质改造推进社区微治理,创建“花园社区”、“平安社区”、“整洁社区”建立社区共管自治生态。

序化市容环境。重点针对主次干道、重要广场、行政中心、公园景区等地段,展开乱停乱行、乱贴乱挂、乱摆乱设、乱搭乱建等“八乱”现象综合整治。提高违法建设巡查管控力度加强户外广告设计引导与管控,加强工地扬尘治理,美化工地围挡。规范市场及周边摊位管理,引导外摆摊贩入集市、入市场

洁化卫生环境。提高环卫作业标准,落实“八无、八净、三亮”作业要求,推进环卫保洁“全覆盖、见本色、常态化”。推进深度环境卫生清洁,深化“三清”举措高标准建设垃圾分收分运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城乡全域化覆盖。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扬尘污染垃圾综合治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绿化公共空间。保护自然山体形态,营建“绿色滨江”景观,打造最美滨江公园群打造花景门户增强道路绿化,增补社区公园,塑造街区花景

亮化城市夜景。加强城市照明设施日常动态维护调整路灯管理所的机构设置,建立照明设施共管制度。开展观灯光专项治理,加强景观照明规划引导。稳步推进智慧照明系统建设,实现绿色照明。

(四)完善市政设施功能

推进道路整体提质。推进主次干道路面、人行道、绿化、照明、立面、管网等“六位一体”整体提质改造开展道路罩面翻新专项整治加强道路常规检测和结构强度检测,加强预防性养护。

畅通交通与停车。打通交通微循环,推进老城区堵头卡口通畅项目开展停车资源普查,划定限时停车位,鼓励立体停车位建设,运行潮汐停车模式,优化停车泊位供给结构。建立城管交警联动处罚平台,开展车辆违停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公共电动车网点、充电桩的新建扩建

优化慢行系统。强化慢行交通路权管理,打造“慢行体验示范片”,制定行人优先细则。规范电(单)车停车秩序,严格执行电(单)车投放联审联管机制

促进地下管网综合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完善地下管线、架空线及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排查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管网安全风险,加快推进老旧管线维修、更换和改造

实现环卫设施提标。统筹优化公厕布局,实施“互联网+公厕”计划,开展“文明公厕”创建行动。优化垃圾转运站布局和功能大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建设,普及标准化分类垃圾箱,试点智能垃圾分类与监控系统

(五)再塑城市空间活力

活化公共空间。打造街角微空间,增设公共服务设施,推进街道界面、绿化、设施小品、导识等四大公共空间要素整体提质改造

打造特色街市。在重点景区、湘江沿岸等区域,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型夜市街区建设改造,加强街道特色风貌分类管控,创建一批特色精美街市。

创新店外经营制定临街商铺外摆规则加强前置空间精细化管理,精细划定临街商铺外摆空间。加强临街商铺外摆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奖惩措施,开展商铺守条评比活动。

序化流动摊贩。划定流动市集场所空间,留出摊贩运营弹性空间,做好流动摊点、集市的统筹规划设计,推行分区、分时段管理模式。明确街市协同治理职权和细则,引入积分制,鼓励流动摊贩自治。

提升景区吸引力。推进景区建筑、绿化、设施小品、导识以及活动等五大公共空间要素整体提质改造。创新景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有条件的景区开展智慧景区综合管理试点

)彰显文明城市风貌

树立精神文明标杆。推进“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之家”文明创建系列行动,传播文明风尚。

宣扬红色文化。开发培育红色系列精品课,共建红色家园。整治红色旅游市场乱象,开展红色旅游景区周边环境整治行动。

创建志愿者之家。构建点多面广的城市管理志愿者服务站,建立专业化的志愿队伍在智慧城管系统中设置志愿者服务信息化功能。

(七)保障城市应急安全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用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应急联动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应急培训演练

加强公共安全监测预警。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预警标准和响应措施。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重要时段的日常监测

保障安全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城乡安全隐患排查,强化地下空间使用轨道交通、危化品储运等安全管理。加强供水、燃气、供电、供油等各类“生命线工程”的保护。

强化应急空间与物资保障提高城市公共空间韧性,统筹规划应急空间。加强城市应急空间与物资的常态化管理与安全检查。建立应急维修预备金制度,应急装备物资保障制度。

(八)构建智慧城管体系

建立1个综合治理中心。联合鲲鹏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整合区城管、公安、环保、城建、交通、水务、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力量成立智慧城市综合治理中心。

构建1个大数据平台。依托“智慧望城鲲鹏云”系统,完善智慧城管数据平台更新采集城市运行数据实现与公安、交通、消防、应急等部门数据的融合对接

集成3大功能模块。升级智慧监控平台优化智慧执法办案系统完成智慧管理平台建设

延伸N个街镇子系统。推进智慧城管向乡镇、街道延伸,加强对案件、人员、设施的实时动态化管理。

四、实施阶段

先期启动阶段2021年)健全“大城管”体制机制优化组织架构开展问题排查,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

重点示范阶段2022-2023加快推进“精美街区”、精美景区”、“精美街道”、“精美社区”示范创建任务。

全面提升阶段2024-2025建立城市管理常态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提质行动

五、保障措施

法规保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部门规章制度衔接,实现执法标准的精细化加快推进城管、市政、园林、环卫、应急安全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管业务的积极作用促进城管与职能部门、城管与街道、城管内部各业务版块之间的联动协作。建立完善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专业机构测评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安全保障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治理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安全“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执法人员的人身保障、财产保障制度。

资金保障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居民“四位一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加强城市管理资金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绩效评价。

技术保障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智慧城管赋能建立数字服务的前后端同步优化机制。

监督保障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健全干部监督考核体系,完善市场化运营维护单位的考核奖惩机制。

宣传保障大力宣传典型事例与典型人物,发挥公众媒体宣传辐射作用,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构建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平台与培训基地。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